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

康凤云 教授

发表人: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时间2023-10-06 22:24:04 点击:

一、个人简介

康凤云,女,汉族,1966年出生,河南省滑县人,中共党员,1987年、2003年分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党史党建研究。江西省高校首届金牌教师·金牌研究生导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高校首届“十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讲好中国故事”思政课教学团队负责人,江西省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负责人,江西省“双万计划”一流课程《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二、主持的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研究”。

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焦裕禄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3.江西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龚全珍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4.江西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胡锦涛党群关系理论研究”。

5.江西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江西省2018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项委托课题)“习近平群众观研究”。

6.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抗疫精神的教育价值研究”。

7.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教学中应用亲验教学法的探讨”。

8.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体系背景下情境教学法探讨——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为例”

三、代表性研究成果

1.《焦裕禄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结题成果,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版。

2.《党的根基在人民 党的力量在人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光明日报》理论版2019年10月25日,整版篇幅,重点刊发,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学习强国网、求是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央广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等50多家媒体转载。

3.《评杨松及其<关于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孝感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9期全文转载。

4.《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形成条件和思想来源》,《江汉论坛》(CSSCI期刊)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邓小平理论》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

5.《试析执政为民的政治伦理本质》,《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6年第2期全文转载。

6.《焦裕禄精神的话语变迁及其当代意蕴》,《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新华文摘》2020年第24期论点摘编。

7.《科学发展观创新党群关系思想内涵探析》,《江汉论坛》2016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5期论点摘编。

8.《胡锦涛党群关系思想的理论特色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6期论点摘要。

9.《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年第1期。

10.《中国式现代化新叙事:对西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江汉论坛》2023年第6期。

四、获奖情况

1.《党的根基在人民 党的力量在人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2021年获得江西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正确把握文化发展中的几个关系》,2013年获得湖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论中华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互动意义》,2011年获得湖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4.《国民革命事典》,2001年获得湖北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5.《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论》, 2013年获得武汉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评杨松及其<关于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问题>》,2011年获得武汉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7.系列论文: 《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形成条件和思想来源》《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时代特色》《邓小平理论的创新特征》《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目标取向》, 2007年5月获得武汉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

8.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体化的模式探讨,2013年3月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五、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邮编:430079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乔咏波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