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促进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6日至12日,华中师范大学“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开展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基层党的建设研究中心实训与调研基地”“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党员实践教育基地”等优质平台,以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专家学者、在读大学生为人才基础,联合打造用得上、信得过的大学生乡村振兴“智囊团”;在社会实践中探寻乡村治理路径,感受发展变化,切实增强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本领。
传承红色基因,照亮前行道路
为深入了解湘鄂边苏区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党史学习中凝魂聚气,在党建引领下赋能基层治理,7月8日上午,“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旧址。在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实践队队员们在吴津蝶的带领下,面向鲜红的团旗,重温入团誓词,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展现出向英烈致敬、向祖国致敬的赤子情怀。随后,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副院长王建国在诗词楹联长廊为实践队题字,实践队队员吴津蝶、张丞锐、王丽晴、胡晓晗、曾阳以书法形式表达参观革命烈士陵园的感受,彰显新时代下传承革命精神的青年责任与担当。
7月8日下午,bat365中文官方网站院长胡宗山、副院长王建国与实践队一行前往鹤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讲解员向宏理同志向实践队师生详细介绍了贺龙将军在鹤峰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建立湘鄂西地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经历,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实践队队员们在革命历史学习中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能深刻体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富内涵。
“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鹤峰县五里乡五里坪革命旧址群,在一座座木质房屋构成的旧日街景中走近湘鄂边苏区的革命生活。实践队一行跟随着讲解员徐申照的脚步,从土地革命进程起步,深入了解革命时期当地地方党群组织组建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以及贺龙将军在鹤峰领导的两次重大战役等红色历史。其后,在刘何之同志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参观了红军后方医院旧址、中华苏维埃湘鄂边联县政府旧址等革命纪念建筑,并观看鹤峰红色文化宣传视频,从中汲取接续奋发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向宏理同志给实践队上党课
创新党史宣讲,助力人才振兴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7月7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于湖北恩施鹤峰县第一高级中学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实践队员以视频、诗歌朗诵、主题演讲、现场互动等多种形式向鹤峰一中师生展示了烽火年代青年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舍生取义的人间大爱,既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也在当地学生心中播下希望的火种。
本次党课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中所引用的“而今迈步从头越”、“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古诗词的解读为开端,张丞锐通过宣讲带领鹤峰一中学生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随后,葛梓涵、苏豪、胡晓晗、王丽晴等同学饱含深情地朗诵《青春中国》,他们将诗歌的灵动、史实的厚重融合起来,通过真挚情感进行表达,让党史潜移默化、“声”入人心。在青春告白祖国环节,实践队员们向在场学生发放明信片,引导同学们在明信片上写下对祖国的深情告白,为祖国颂赞歌,彰显了青年对祖国炽热的爱。
在场学生对“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本次宣讲给予了高度评价。学生钟鸣在接受采访中表示:“一首首诗歌,铁骨铮铮,一句句话语,感人至深。它们不仅是展示中国青年伟大实践的文化结晶,更是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的壮丽画卷。在今天,我们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更要铭记党史,感悟革命先烈的精神,明确自身的责任、使命和担当。从党课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奋斗的源泉和青春的动力,不断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党史学习,重在实践。华中师范大学“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能够充分发挥知识优势和专业特长,投身社会实践,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专业特色和社会实践特色相结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服务社会。
鹤峰县第一高级中学宣讲活动现场
“燕子”振翅高飞,助力基层治理
7月9日,华中师范大学“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鹤峰县燕子镇,在燕子镇人民政府举行“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党员实践教育基地”“华中师范大学基层党的建设研究中心实训与调研基地”挂牌仪式,并前往燕子镇董家村进行理论宣讲、调研新时代乡村治理情况。
镇党委书记蔡彬权对燕子镇在县、州、省的战略定位与发展地位进行介绍,党委组织委员邹艾讲解了当地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
“燕子镇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要求,分别在党建引领、交通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一系列措施更加有为。”蔡彬权在近四十分钟的脱稿讲述中,向实践队员滔滔不绝描绘了燕子镇的发展历程。
“开展厕所革命,制定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燕子’一直在行动。”邹艾对当地乡风文明建设的具体运作情况了如指掌,向实践队员全方位、多角度阐述了“燕子”展翅高飞的有力举措。
随后,“知行”实践队与燕子镇人民政府举行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党员实践教育基地、华中师范大学基层党的建设研究中心实训与调研基地挂牌仪式。
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研等形式,华中师范大学“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对乡村发展成果、乡村治理模式不断探索、了解,让新时代乡村振兴更有活力,让共同富裕增质提效,既将专业知识应用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也为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党员实践教育基地、华中师范大学基层党的建设研究中心实训与调研基地挂牌仪式
左一为政国院院长胡宗山,左二为燕子镇党委书记蔡彬权
调研茶米之乡,助力产业振兴
为充分了解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发展经验,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华中师范大学政国院师生立足于学院专业特色,探寻产业振兴发展路径。去年“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分队前往湖北赤壁羊楼洞调研万里茶道的源头。今年7月11日,“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沿着万里茶道接续考察,来到鹤峰县走马镇,在木耳山有机茶园基地调研其创建情况,前往千金村调研葛仙米产业发展现状。
“我们这里的茶叶种植不打农药,只搞生物防治,与县里的‘全域有机’发展战略完全吻合,这些年万里茶道、茶旅融合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致富的果实……”木耳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党支部书记刘柏芝向实践队员介绍基地的发展特色。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镇宣传委员孟小平对木耳山茶叶基地的发展情况作了进一步介绍,“‘公司+基地+移民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领全体村民走过小康路、奔向致富路,我们种植的品质高、口碑优的茶叶远销欧、亚、非洲,成为茶商和消费者追捧的‘香饽饽’。”
葛仙米是一种高蛋白、高营养的藻类植物,味道鲜美。这一田间地头里不起眼的“小颗粒”,最终能变成种植户手中的“黑珍珠”。
被问到葛仙米的特点时,千金村党支部书记张重波用“稀奇古怪”四个字来形容,并解释说:“葛仙米被称为稀世珍品,无花无果无叶,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晋代,种植模式不可复制。”张重波表示,葛仙米的生长环境严苛,对土壤、水质的要求极高,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后,其价格可以达到1500元/斤,是本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推动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经过调研,实践队员们发现,葛仙米能够在千金村大量种植的原因,除了村里自然条件优异外,与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也密切相关。近年来,千金村一手呼吁杰出乡贤提供支持,一手抓好校地合作这一发展机遇,做强做优葛仙米产业链,积极争取葛仙米地理标志认证,驰而不息以葛仙米的高产出为抓手实现千金村发展腾飞。
“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木耳山有机茶园基地合影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华中师范大学“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员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对乡村特色茶产业、葛仙米产业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小山村的大产业凝聚发展智慧、贡献发展力量,同时在实践中学思百年党史,赓续红色血脉,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充分发挥知识优势和专业特长,展现了华师政国人深入基层、服务奉献的青春风采和扎根田野、心系人民的使命担当。
附: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介绍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历史悠久,成果丰硕。自创建以来先后前往台湾、贵州、江西、湖北等多个省市开展活动,多次获得“优秀实践团队”称号,受到共青团中央学校部表彰,收获社会广泛好评。“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将学院理论专业特色与社会实践特色相结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