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第六十九期百年求索·杰青讲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经验启示

发表人: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时间2021-11-25 10:00:00 点击:

(通讯员:车孟书;摄影:王伏林)20211124日(周三)晚18:30,由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办,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研究生会、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承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会、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会协办的第69期“百年求索·杰青讲坛”在我校文华公书林模拟联合国报告厅举行。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周华平副教授带来了题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经验启示”的专题讲座,我校100余名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周华平副教授为我们简要介绍了现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现今国际上出现的一些“西方经济主流”的论调,引用林毅夫,加尔布雷斯等社会经济学家的观点,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性,西方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基本上不能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周华平副教授认为,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举世瞩目、显而易见的,我国在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全球贸易增长上形成的“中国特色发展模式”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具有示范作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贡献力量。

随后,周华平副教授运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对同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作了比较分析,他以苏东剧变后的东欧的民主为例,认为诸如波兰、捷克、匈牙利,这些国家在抛弃公有制走向“私有化”的过程中,纵然带来了昙花一现的好处,但其对本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方面所造成的消极“后遗症”是不能忽视和小觑的,重点体现为民主质量下降,精英主义抬头,腐败,贪污现象层出不穷等,造成了迄今为止东欧仍在为建立稳定的民主制度而挣扎。而反观一些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如越南通过吸取中国和苏联东欧的经验教训,在土地私有与地权控制,城中村普遍、社会均等化,思想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再如,一直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古巴,在医疗改革、社会和谐、治安稳定方面的成果也初见成效,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而在论述中国特色来自哪里时,周华平副教授分三个板块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首先是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体现为5000年不同的发展轨迹;其次是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再次体现为对国际经验的学习与改造以及与国际潮流融合的过程。并且,在对中国特色进行讲解分析的过程中,周华平副教授认为要重视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国防等硬实力提升的同时注重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并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接着,周华平副教授对“中国模式”谈及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中国模式”是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实用模式”,是不断适应新情况、新问题,使中国更深入融入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国际影响的“新模式”。随后,他指出,中国模式不仅具有实践意义,还有理论意义。其理论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颠覆了公有制企业没有效率的传统观点;第二,颠覆了新兴大国必是好战和富有侵略性的论点;第三,颠覆了经济发展必将导致西方式民主的定论。

在对“中国模式”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后,周华平副教授对“中国模式”进行了精准概括和总结。首先,他认为,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方面,中国找到了平衡点;其次,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指导方针非常务实,突出体现在我们国家举全党、全国之力消除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绝对贫困;再次,我们敢于不断试验、尝试,在吸取既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大胆而又谨慎的制度变革。

讲座尾声,周华平副教授总结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如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大时代背景下,推行渐进性改革,拒绝西方一些国家所谓的“休克疗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先易后难的优先顺序,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后政治。最后,周华平教授说,中国模式的相对成功,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话语权,中国崛起带来的可能是一种全新的思维、一种深层次的范式变化、一种西方现存理论和话语还无法解释的新认知,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用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